WFU

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

會讓人全身痠軟 上吐下瀉的急性腸胃炎 你也遇到了嗎?



診所櫃檯前的護理師,在病人到本院報到時,就會先做好疾病的檢傷分類,然後再把病人的主訴單拿進診間,這是為了讓患者的看診流程可以更有效率。


然後,我發現,最近的主訴單,大多寫著:吐、拉,腹痛、全身無力
接著按鈴叫號進來:


「醫師,我從昨晚開始已經拉了十幾次快虛脫了啦!」
「醫師,我今天吐了好多次,完全吃不下,只喝了一杯紅茶」
「醫師,我已經沒力氣跟你說話了……那個齁 我肚子痛,上吐下瀉」
「醫師……(不發一語,顯示為臉色蒼白,全身癱軟狀)」


這一波急性腸胃炎的流行期,持續了有好幾個月。其實有得過腸胃炎的人,應該都能懂那種不舒服。還好腸胃炎本身並不是難處理的病症,大部分的患者也都能在3~5天後又可以正常吃喝。


然而,有少部份的患者,尤其是老人家跟嬰幼兒這兩個抵抗力相對低下的族群,若病情惡化至脫水併休克,或引發全身性的感染可就是大問題了。


淺談急性腸胃炎


其實,大部分的腸胃炎都是由病毒感染所致(幾隻常聽到的病毒: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、腺病毒等都是惡名昭彰的腸胃炎病毒),少部份是由細菌感染所致。


「醫師,我這幾天都吃家裡煮的,沒有亂吃外面,怎麼也會腸胃炎?」,常常患者會有這樣的迷思,總覺得會得腸胃炎一定是吃到不乾淨的食物。


在此,就要談到傳染途徑,腸胃炎幾乎都是糞口傳染,也可以飛沫傳染。也就是說,可能你吃到被病毒汙染的食物、摸到沾染在桌椅門把上的病毒,手再碰到嘴巴;或是跟患者說個話,飛沫中的病毒傳到你,也會中獎。


這樣聽起來,實在有點防不勝防。


沒錯,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早上小孩子來看診,晚一點家裡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跟著來門診報到。


「醫師,我可以怎麼做,讓我/我的孩子可以好得比較快?」
尤其當患者是嬰幼兒時,面對心疾如焚的爸爸媽媽,在開立症狀治療的藥物之外,我會更著墨在病程期間的飲食衛教,讓患者可以為自己、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做更好的自我照護。


得了腸胃炎後 在家裡要怎麼吃才對


針對不同年齡層,則有不同處理方式
以成人跟大孩子(一歲以上)來說:
  1. 飲食以澱粉類為主;稀飯、白飯、白饅頭、白吐司、米湯等;不要吃蔬菜,其他水果(除蘋果或香蕉泥),蛋類,豆類,油脂類
  2. 補充水分很重要,喝白開水或電解水,不限量。


而對於還在喝母奶的嬰幼兒,請媽媽母奶繼續餵不要停、也不用減量;甚至,可以再額外補充電解水。


而對於在喝配方奶者的嬰幼兒:
  1. 停止喝配方奶,改以電解水;若腹瀉減少,可再換回原來的配方奶。
  2. 若連續拉肚子兩天以上,改吃無乳糖奶粉。(水解蛋白配方仍然屬於含乳糖的奶,一樣會拉肚子喔。)
  3. 有在吃副食品的話,以澱粉質為主(如上述)


急性腸胃炎不是大問題,但也不容輕忽,平時注意飲食衛生清潔多洗手,才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門喔!

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

我要求的不多 我只想要今晚好好睡一覺



是不是 你也常盯著鬧鐘到天亮


「醫師,我最近很不好睡?都要躺很久」
「醫師, 我已經一個禮拜都沒有睡了 」


這是常常在我門診裏聽到的對話,病人總是帶著滿臉愁容,用極為疲憊的口吻,撐著沉重的眼皮望著我 


我總是先給他們一個安慰性的微笑,然後開始我的問診 


「平常都幾點睡?」
「是躺著很難睡著?還是睡著了中間很容易醒來?還是都睡不久很早就醒來?」
「之前有用過安眠藥嗎?」
「最近心情都還好嗎?生活中有沒有什麼煩心的事? 」
「最近會容易焦慮或是心情有比較低落嗎?」


為了開立更合適個案的藥物,我需要更多詳細的失眠訊息 
  

循序漸進的問下來,除了少部份人是不明原因的失眠外,絕大部分的人,在睡不著的背後,常都是有一個失眠的主因:生活壓力事件造成的憂鬱焦慮。而每一個生活壓力事件的背後都會牽引出一個長長個故事,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生。

身為一個旁觀者,我盡可能聆聽患者的心情抒發,同時,身為一位醫療專業人士,我知道他們目前立即最需要的,就是先能好好睡上一覺。


「我建議您可以先用藥幾天,先好好睡個飽,之後再回來追蹤一下睡眠情況。」


 一聽到吃藥,通常患者的眼睛會立刻瞪大。  接著,排山倒海的問題立刻迎面襲來。
「醫師,我吃這個藥會不會上癮?是不是就要吃一輩子?」
「醫師,吃這個藥會不會變笨,會容易得腦瘤嗎?」
「醫師,藥吃久了會不會痴呆,我還這麼年輕?」


 每次聽到這些顧忌時,我都只能苦笑,「沒有你想得那麼嚴重啦!」


 我不是安慰患者,我是認真說的


鎮定安眠藥 真的碰不得嗎


我常常都覺得,病患若是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用藥迷思,而錯失接受治療的機會,真的是非常可惜! 所以想跟大家澄清一些關於失眠的迷思,讓可能正飽受失眠困擾的人,可以得到幫助。


關於失眠的迷思


首先,「睡得好不好」這件事,是一種主觀的滿意度。即使每天只睡五個小時(不滿八小時) 但每天起床神采奕奕,這樣就不能叫失眠喔(無須刻意堅持躺滿8小時才願意起床….)


關於失眠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,可以是依時間長短分(暫時性失眠、短期失眠、長期失眠),或是依型態分(入睡困難、睡眠易中斷、或容易早醒)。這些不同的分類方法,都是讓醫師在藥物的選擇上,能更客制化,開立最適合患者的藥物。所以每次聽到患者說睡不好有先拿家人或朋友的安眠藥來吃,我都有點哭笑不得。


至於,到底為何會失眠呢?原因大多還是見於有憂鬱或焦慮等情緒問題的病人身上。其次,有一些生理性疾病,例如有睡眠呼吸中止症、心血管疾患的人,也會不好睡。另有一小部分人,是怎麼樣都找不出失眠的原因,也就是所謂的體質性/不明原因。


找出個人失眠的型態跟原因後,醫師會開立最合適個案的藥物,而現今的安眠藥物在醫師的指示用藥下都是很安全的。患者無需過度憂慮吃了會有可怕的併發症。因為,不吃藥而長期睡不好對身體的影響,遠遠超過藥物對身體的傷害喔!


關於失眠的治療,藥物只是治療的一部分。醫師同時還會給予情緒壓力的管理建議,並提供患者在家可以自助以改善失眠的方法:腹式呼吸、放鬆訓練、執行睡眠衛生概念~


好好睡一覺,真得沒有想像中難,只要你願意接受幫助